2023年11月,人民币超越日元成全球第四大通用货币
近日,值得庆贺的是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揭示出在刚过去的2023年11月,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支付领域中的份额取得显著提高,从原有的3.6%直升4.61%!这使得人民币已经正式超越了长期保持第四位的日元,从而跃居全球第四大通行货币,紧跟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
好消息!据SWIFT报道,虽然美元以47.08%的份额保持着主导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欧元和英镑分别占据了22.95%和7.15%的市场,紧随于后。令人欣慰的是,日本的排名由过去的前四名下降至现在的第五名,市占率为3.41%。引人瞩目的是,人民币已经成功跻身全球通用货币排行榜的第四位置,表现优异,聚焦无数目光。
法国知名战略学家洛基先生预计,2022年将迎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关键时刻。而备受瞩目的一大看点便是,今年11月份即将公布的重要数据,这或许预示着全球支付体系SWIFT中人民币的稳定提升步入了新阶段。他同时指出,不仅是中国的降息政策,还有众多利好因素共同助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地位持续上升。
近日来,随着我国境内利率逐渐下行,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支付中的比例也同步增加。事实上,央行为稳定货币环境所施加的压力减轻了涉外经济活动的融资负担,从而为广大企业带来真正福利。更为令人瞩目的是,欧美的俄乌冲突相关制裁令全球对于人民币的需求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中获得愈发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尊敬的读者们,渣打银行的杰出顾问刘健恒先生认为,我们中国的适度降息显然优化了贸易金融环境。世界上其他不少国家的央行选择利用高利率遏制通胀,而我国则以稳健政策响应,降低了人民币进行贸易金融业务的成本,极大增强了其吸引力与影响力。他坚信,这样的转变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知名经济学家洪灏表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全球经济也因此获得正面助推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引导着全球资本的重新配置,体现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的稳步上升。此外,由于欧美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促使大家越来越担忧过度依赖美元,从而使得采用其他货币结算成为焦点。尽管存在这些因素,但亚洲以及那些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例明显增加,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注射了新的活力。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越日元,位居全球第四。这充分证明了人民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我国实施利率下调等利好政策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前景更加广阔。
亲爱的朋友们,感谢您在评论区留言共享经验,给予我们更多建议。若对此文赞同,还请您惠予推荐,让我们携手见证中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