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士期货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 客服电话

恒生指数

正在「消逝」的中国葡萄酒-香港期货

来源:富士期货    作者:富士国际期货    

在中国酒行业历史上,2016年是一个要害的拐点。

就在这一年,海内劳悦耳口正式见顶。至此以后,海内酒类人均消费量最先下降,存量结构转酿成为这个行业生长的主题。酒行业一系列的兴衰升降,也皆源于此。

2016年最先,白酒最先了轰轰烈烈的高端化历程,酱香酒一统江湖的气焰下,茅台彻底坐稳了白酒行业头把交椅。啤酒也竣事了漫长的价钱战,从“市场为王”进入到“盈利为王”的新叙事里。

有人起自然有人落,在这场存量的转变里,葡萄酒是谁人最失意的“人”。

2016年,海内葡萄酒市场迎来了自己的*,整年销售收入464.54亿元。随后最先逐年递减,到2021年海内葡萄酒的销售额已经跌破百亿,下降到90.27亿元。这意味着,海内葡萄酒行业已经回到2005年以前的水平了。

一个残酷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正在“消逝”。

01 潮水褪去后的葡萄酒

曾经,高生长性、优异的盈利能力,让张裕成为许多投资人眼中名副着实的“明晰马”。

2000年时,张裕的主营营业收入为8.74亿元,到2006年,张裕的营收已经突破20亿。5年后,也就是2011年,张裕的营收到达推翻,营收高达60.28亿元,净利润高达19.07亿元。

要知道,同期贵州茅台的营收为184.02亿元,净利润为92.50亿元。仅从营收上说,两者相差不外两倍。彼时高光的张裕,也是整个葡萄酒行业绚烂的一个缩影。

凭证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现中国酒业协会)数据,从2000年-2005年从国家统计局对天下葡萄酒企业统计(所有国有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每年年报的数据来看,平均年增进在10%以上。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42.5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02亿元,增进140%。

那时,所有人都陶醉在高速增进的盈利期,他们更愿意信托,海内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与外洋尚有伟大的差距,但增进乐曲却在此次戛然而止。

2017年最先,葡萄酒行业正式进入下行通道。凭证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6年到2020年,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从464.54亿元下降到100.21亿元。到2021年,凭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天下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8686.73亿元。而这时的葡萄酒,已经不足百亿,仅占酿酒行业总规模的1%。

行业不景气,葡萄酒公司也好不到哪去。2022年,头部企业张裕营收仅有39.19亿,仅恢复到2011年营收高点的2/3。2023年上半年,张裕虽然实现盈利,但增速险些可以忽略不计;中葡股份微利,ST通葡、威龙股份、莫高股份、楼兰酒庄等六家企业悉数亏损。

至此,中国葡萄酒彻底脱离了海内酒行业的“主流视野”,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改变。

02 逆境从何而来?

从外面看,张裕们的逆境主要归罪于入口葡萄酒的打击。2000年的国产葡萄酒市场占有率为97%。2019年最先,中国葡萄酒入口金额达35.36亿美元,正式跨越国产葡萄酒145.2亿元的市场规模。

军大衣不够,神器来凑

凭证中国酒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为41.33万千升,入口葡萄酒入口量为43.02万千升。入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跨越一半。

与民众印象认知差异,入口葡萄酒的价钱普遍低于海内葡萄酒。相比入口葡萄酒,海内的葡萄酒成本普遍较高。凭证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1年葡萄酒入口产物均价为25.23元/L,而国产葡萄酒均价约为33.7元/L。

成本差异的背后是葡萄酒在海内的“水土不平”。葡萄是一种不耐寒不耐旱性的作物。纵观全球,外洋大部门着名葡萄酒产区基本都处于地中海天气,整年天气温顺,最冷月气温都在4-10℃之间,好比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等。

而我国葡萄酒产区基本在北方,产量占到了国产葡萄酒的70%,好比宁夏、甘肃、新疆、山东、河北等产区。天气主要是温带大陆性天气,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基本都在零下。受天气影响,海内主流产区葡萄藤冬春两季必须要埋土和出土。

也就是说,大部门产区的葡萄藤在冬天需要培土掩埋过冬,来年开春再将葡萄藤挖出来挂在架子上。而这样的事情只能由人工完成,这就直接导致了人力成本的增添,甚至能占到生产成本的50%。

除了生产环节的成本外,国产葡萄酒行业较重的钱粮也被以为是行业生长的制约因素。在我国,葡萄酒被归入工业产物,要征收10%消费税以及13%的增值税等4个税种,综合下来钱粮高达28%。而外洋葡萄酒普遍按农产物征税,综合税负一样平常低于10%,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区域还在葡萄莳植、葡萄酒生产、外洋推广等多个环节举行津贴。

从现在看,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海内葡萄酒产业的生长。但要说基本缘故原由还在于,国产葡萄酒没能确立属于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系统。

03 错失本土化的良机

作为一个“进口货”,海内至今尚未形成葡萄酒文化,甚至可能很长一段时代都不会有。

着实,葡萄酒与白酒有些类似,也有着强调身份属性的社交文化。溯源来说,葡萄酒的历史异常久远。早在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前,就已经有葡萄酒的泛起了。葡萄酒的盛行,也催生了怪异的社交文化。在古代,葡萄酒是社会品级和职位的象征,你喝的是哪一种酒,取决于你的财富和职位。

葡萄酒特殊的文化与其特征有很大关系。作为全球六大发酵酒之一,葡萄酒又有着典型的农业属性,只管产地限制相对较低,葡萄差异年份和产地收制品质差异较大,陈年时间是非也导致风味转变也较为多样,好比1982年的天气条件*,生产的葡萄的品质极好,以是该年份葡萄酒溢价显著。

回到海内市场,耐久以来葡萄酒营销都在确立在西欧语境下。按董宝珍的说法,张裕的广告到产物包装都是使用外国人的形象,法国著名品酒师的形象和言论,组成广告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张裕广告潜移默化让人以为外国的葡萄酒,外国人酿造的葡萄酒是*的。

没有确立本土的红酒文化,使得葡萄酒在高端社交场景不停面临白酒的打击。在已往经济高速生长的三十年里,社会阶级泛起了伟大转变,社交场景对酒类奢侈品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没能实现葡萄酒文化的内陆化,让葡萄酒错失了泛起在主流语境里的时机。

相反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要更好些。作为近代化产业政策“生长产业”之一,早年日本政府曾鼎力推广葡萄莳植和葡萄酒产业。

在这个历程中,日本也在起劲培育自身的葡萄酒文化。2015年,统领酒业的日本国税厅制订出台了“日本葡萄酒”的标签标识规则-“葡萄酒制法品质标识基准”。新的标识规则实行后,只有100%使用了日本国产葡萄,在日本海内酿造的葡萄酒才气被标识为“日本葡萄酒”。

现在,日本葡萄酒有“北海道”、“山形”、“山梨”、“长野”、“大阪”5个区域获得了地理标志指定。这些区域都有各自的生产尺度,只有到达一定品质的葡萄酒才气作为地理标志(GI)产物上市。由于产量稀缺,使得日本葡萄酒成为日本市场上稀缺的珍贵葡萄酒。

有句话是这样的说的,一小我私人的运气,既要看小我私人的奋斗,也要参考历史历程。着实何止是人,产业变迁又何尝不是云云。在经济高速生长的时代,国产葡萄酒没能确立属于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系统,或许也就彻底失去了登上主流舞台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