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士期货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 客服电话

财经资讯

他,扛起茅台,站在狂风雨中央-国际期货

来源:富士期货    作者:富士国际期货    

2010年,37岁的张德芹,被任命为贵州习酒董事长。

上任伊始,他就发动了一系列变化。彼时,习酒还在茅台麾下,年轻的少帅却喊出一句惊人之语:

习酒若依附于茅台,则永远做不大!

14年后,曾经全力要撇清与茅台关系的人,当上了茅台董事长。

01

茅台,风浪起

价钱大跌,经销商惶遽,黄牛造反……

价钱大跌,经销商惶遽,黄牛造反……

2024年开年不久,茅台就陷入酒价、股价双杀的摇摇欲坠中。

刚刚已往的端午节,飞天茅台批发价击穿2500元心理关口,进一步引发市场恐慌。

被刺的不止茅台。

今年以来,受大环境影响,包罗五粮液在内,许多高端白酒的价钱,都泛起了跳水。

乱局之中,全村人的眼光,都投向了一小我私人:

张德芹。

4月28日,贵州省宣布,丁雄军卸任茅台党委书记、董事长,接任他的,是原习酒董事长张德芹。

作为茅台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丁雄军在任职茅台的两年零八个月里,推动了一系列勇敢而激进的改造。

包罗但不仅限于:

● 宣布投资155亿元扩产,新增产能近2万吨。

这笔堪称海内白酒行业史上*的一笔投资,直接将茅台的产能从5.6万吨,干到了7.6万吨,相当于一年新增4000万瓶茅台酒。

● 上线i茅台,鼎力推动茅台直销渠道。

受此影响,短短两年多时间,茅台直销占比一起攀升,到2024年一季度,已往后前的不到20%激增至45%,险些与批发署理营业中分秋色。

● 跨界冰淇淋、咖啡,追求品牌年轻化。

与瑞幸咖啡联名的酱香拿铁,单品首日销量540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惊动一时的社会热门。

这些勇敢的行动,为茅台的业绩注入强劲动力。

在丁雄军任职两年多里,茅台的营收和利润总额保持高速增进,并在2023年实现双千亿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盛况之下,也有隐忧。

对于丁雄军的改造,外界颇多质疑。

放肆扩产,被以为提前透支了茅台的未来;提升直营占比,让经销商直面生计危急;跨界营销,则被指斥损害了茅台的高端形象。

但强势的丁雄军,依旧信心满满,他甚至在2023年年底,时隔六年,首次上调了飞天茅台的出厂价。

彼时的他,也许没想到,仅仅半年后,飞天茅台会迎来一个飞流直下。

2500,2400,2300……面临不停下跌的价钱,从股东、经销商到黄牛,都急眼了。

5月29日召开的茅台股东大会上,近1700名股东参会,创下五年新高。人人都急切地想要重新任董事长张德芹口中,找到谜底。

茅台的问题,从价钱、产能到渠道、创新……错综庞大,牵涉各方利益,给人一种剪不停理还乱的感受。

在告辞三任空降兵时代后,全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张德芹这个从茅台一线发展起来的老茅台人身上。

他,事实会怎么干?

02

回归初心,一切遵守于质量

任何错综庞大的乱局,背后都有一个焦点本质。

摆平乱局,最有用的设施之一,就是抽丝剥茧,找到这个本质,然后牵住牛鼻子。

茅台的价钱危局,从外面看,是价钱。

更深一层,是经济和消费环境,是供需关系的影响。

从大环境看,现在白酒行业的大环境,正如茅台前董事长丁雄军所言,发生了并非周期性,而是时代性的巨变。

身处其中,张德芹能做的有限。

从供需看,丁雄军时代的扩产,使得茅台供应大增。与此同时,每年另有大量囤积在经销商、黄牛以及民间的存货。

根据茅台每年几万万瓶销量,以及业内人士估量的飞天茅台不到40%的开瓶率,长年积累下来,其囤积压货已是天文数字。

已往,在众人奇货可居的心理支持下,飞天茅台独占的金融属性,使其价钱连续走高,耐久偏离价值中枢。

可一旦风吹草动,信仰松动,也容易引发价钱踩踏。

因此,面临今日今时之乱局,张德芹最紧要的义务,是稳住价钱。

也就是在6月5日,刚上任不到2个月的张德芹,做出了*个大动作:暂停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茅台。

之前,企业可以通过特殊通道,申购1499元的飞天。这其中,有不少低于市场价转手,袭击了市场。

这一行动,虽然在一定水平上,能够稳订价钱,但作用也是有限。

大环境无法改变,供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茅台眼下能做的都不多。

但茅台之以是成为茅台,其要害与这些有关,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悦耳的红色基因,怪异的地理位置,上百年沉淀的菌种……这些关于稀缺性的故事,若是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

品质!

耐久看,正是*的品质,铸就了茅台独占的口感,也赋予它金融属性。因此,从根子上讲,稳住价钱,是要把这个基础,筑得更扎实。

这既需要懂营业,还要会抓本质、做减法。巧的是,这两者,张德芹都有。

早在10年前,出任习酒董事长时,张德芹就看好酱香酒的未来,而且坚信酱酒的未来,焦点是品质。

为此,他勇敢做减法,一年砍掉了4个特许产物,其中就包罗茅台团体授权习酒使用的茅台液。

其目的,是将重心转移到酱香酒,打造自己的焦点单品——窖藏1988。

彼时的习酒,正处在摇摇欲坠中,张德芹自动与茅台切割,还砍掉沾茅台光的产物,着实让人看不懂,但他却说:

习酒若依附于茅台,则永远做不大!

懂营业,或许是张德芹做出这一勇敢决议的缘故原由之一。

结业于贵州工学院轻工系发酵工程专业的张德芹,1995年刚进入茅台,就被分到车间一线。

往后,他历任茅台制酒五车间手艺员、制酒二车间主任、茅台总司理助理,算得上一位老资格的茅台人。

只管职位不停升迁,但张德芹一直很重视下层事情,一直信托品质的气力。

2010年担任习酒董事长后,他每年约莫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酒厂,并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

每周至少一天,三四点钟起床,视察车间。

2024年4月接任茅台董事长后,他的*件事,也是走进车间,调研茅台酒的生产质量。

靠对品质的投入和坚守,张德芹率领习酒实现了大生长。

质量是生命之魂,这既是茅台的信仰,也是老茅台人张德芹,给错综庞大的茅台乱局,开出的新药方。

在5月2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面临各方关注的分红、价钱、产能、经销商等问题,张德芹逐一回应。

其中,最焦点的是一句话,即三个遵守:

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遵守质量;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遵守质量;当速率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速率遵守质量。

质量,是茅台的初心,也是所有茅台故事的基本。

若是将分红、价钱、产能、经销商等,看作一连串零,那么质量就是1。没有这个1,一切都将归于零。

这,就是张德芹新政的焦点要义。

先进封装赋能AI芯片,龙头企业加速布局

03

当好浆糊,团结一切气力

捉住焦点和牛鼻子,只是*步。

事情总要有人来干。作为一名向导,最主要的职责或能力之一,是团结一切气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早年,任正非谈到自己在华为的角色时,曾经说过:

“我既不懂手艺,也不懂治理,也不懂财政。我就提了一桶浆糊,把18万员工黏结在一起,让他们起劲冲锋。”

对于茅台这样一家牵涉众多利益方的企业来讲,若何聚拢人心,更是掌门人的必修课。

以一袭西装示人、留着板寸的张德芹,总给人一种严正、死板的印象,手艺身世加倍重了这种色彩。

但高冷并非张德芹的底色,相反,他是一个极重情谊、心里燃着一团火的人。

早年在相对基础的治理岗位事情时,他就异常注重跟下层一线员工打成一片,并至今很感谢这段履历,以为这是自己与同龄人相比,很大的优势。

2010年,首次当上一把手的他,面临的是运气多舛的习酒。

由于不满茅台对习酒的收购,以及替首创人陈星国之死鸣不平,彼时的习酒人,对这个茅台空降兵,充满了敌意。

事实上,他任职*天,没有鲜花和掌声。

准备中的就职仪式,也由于向导暂且有事,不得不作废。一小我私人前往习酒的张德芹,最后是在一位任职于习酒的老同砚陪同下,默默在车间走了一圈。

中午吃午饭时,在员工餐厅看到只有水煮白菜、炒萝卜两个菜时,张德芹险些含泪哽咽。

遐想到不久前,远赴美国,旅行微软、适口可乐等天下巨头,短短几天内,履历了天下上最蓬勃国家与贵州的穷乡僻壤,心里五味杂陈。

“此行*的感受就是落差。”

然而,张德芹并没有因此嫌弃和放弃,反倒激起了心里的斗志,对习酒和习酒人的责任。

“没有酒,就没有这里的一切。”张德芹深知,酒厂对于习酒人甚至当地的主要性。为此,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聚拢人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几番辗转后,他终于探问到习酒首创人陈星国的墓地,并亲自前往祭祀。不仅云云,他还远赴昆明,探望陈的遗孀。

多年的文化隔膜,最终冰释前嫌。

心结解开了,但市场的冰依旧坚硬。彼时的习酒,着名度太低。

有一次,张德芹到北京加入中欧EMBA同砚聚会。席间,他询问桌上的人,有若干听说过习酒,效果只有一小我私人。

为了提升习酒的着名度,他带上人,马一直蹄造访了天下十几个省的经销商。时代,不善于喝酒的张德芹,有时也喝得酩酊烂醉陶醉。

狠抓产物质量,与员工、经销商打得火热的张德芹,最终一举扭转了习酒的败局。

这些事迹,在业界传为一时美谈。这也是他走马上任茅台董事长后,许多人对他期望甚高的缘故原由。

而张德芹也保持了自己一向的作风。

在茅台股东大会上,谈到自己的员工时,他忍不住为他们鸣不平:

外界以为茅台工人很有钱,但实在他们都是通俗人,事情强度很大,冬天破晓三四点甚至两三点钟,别人还在睡觉,1万多名茅台工人已经从被窝里爬起来事情。

这些话,在员工听来,暖意融融。

对于经销商,张德芹同样抱有极大的同理心。

已往几年,茅台扩大直营的行动,让许多经销商人人自危。而张德芹在股东大会上,直接喊出:

“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是茅台发展路上的主要支持。”

天下2000多家经销商,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落地。

人心齐,泰山移。

只管张德芹上任仅仅几个月,外界对于他未来会接纳哪些详细的行动,尚不得而知,但这些姿态,足以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期待。

对此,有业内人士示意:

“茅台董事长需要同时兼顾地方、投资人、经销商、职工的诉求,而在能兼顾各方需求的候选人里,张德芹或许是最合适的。”

04

节奏比速率更主要

已往十年,中国产业界掀起了一场规模与速率的竞赛。

房地产行业,以手中握有的土地贮备和年销售额、交付量为荣。科技行业,互联网头脑带来了唯快不破的口号。

白酒行业,身处其中,难免不受其影响。

从茅台扩产能、搞直营、跨界等行为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场竞赛的影子。

然而,对于白酒行业,尤其茅台这种主打稀缺性的酒厂来讲,这样的模式不能连续,不只底层逻辑差异,条件也不允许。

茅台的怪异口味,来自当地的水、天气、微生物等地理环境,这样的条件不能复制。

整个赤水河,黄金酿酒带也就是茅台镇与习酒、郎酒所在的习水与二郎镇之间的49公里河谷。49公里听上去很大,但因河谷两岸都是深壑高山,可用于酿酒的土地并不多。

而且,茅台、茅台镇种种酒厂,与习酒,都只能共享右岸的有限资源。

整个左岸的黄金资源,现在已被中国白酒业既可以说是雄才韬略,也可以说是“愚公移山”般的人物郎酒董事长汪俊林,用快要20年的连续起劲,化为中国白酒业的一个事业,天下规模*的酒业庄园——郎酒庄园,并以“生长养藏”的庄园酱酒形成了与茅台各具特色的坚实基础。

这样一来,能被茅台行使的土地资源,就更为有限。

据专家推算,茅台能掌控的土地,极限产能是10万吨。

而2022年,茅台一次大扩产,就将产能从现在5.6万吨,提升至建成后的7.6万吨,迫近极限产能。

再往后,若何保持增进?

这不只是摆在茅台酒厂、经销商、投资人眼前的问题,也是贵州地方政府急切想要寻找的谜底。

事实,这家市值2万亿的全球酒业巨头,关系着这个西部欠蓬勃省份的生长大计。

“茅台生在大山,注定要有山一样的经受与责任。”

这份厚重的历史责任,一方面不停鼓动茅台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成为茅台的肩负,并滋生出许多焦虑。

从155亿元大扩产,到跨界牵手咖啡、冰淇淋……背后是各利益攸关方,对于茅台营收、利润保持双位数增进的执念,以及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喝白酒的焦虑。

万亿茅台,在这些执念和焦虑中,快马扬鞭,逐渐迷失在规模与速率的较量中。而新任掌门张德芹要做的,就是:

调整措施,找回茅台自己的节奏。

这在某种水平上,有违他的天性。据张德芹形貌,自己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

少年时,由于家里穷,他养成了干活快的习惯,“往往我把粪挑到山上回来了,周围的人还在用饭。”

干活快的张德芹,走路也很快。在北大学习时,他在前边走,后边的人都跟不上。

但面临茅台的乱局,他又不得不阻止自己的快。在股东大会上,张德芹稀奇强调,茅台要稳固、康健、可连续生长。

这不是守旧和消极放慢节奏,而是对已往无序扩张的纠偏,甚至是自动调整。

已往几十年,许多中国企业习惯了在价值链低端,卷价钱、卷规模、卷速率。但中国制造要想向上攀爬,就不能仅仅知足于这样一种单一的成本和规模*。

相反,应该有更多的企业,像苹果和特斯拉一样,卷高端、卷价值、卷差异化。包罗郎酒这些年的崛起,焦点也是品质,连续挑战更高的品质。汪俊林10多年前要建设庄园的目的也是用庄园重新界说更高品质的酱酒,事实证实,这获得了伟大乐成。

早年曾掀起过不少行业战争的汪俊林,最近这些年谈的都不是竞争、对手,甚至不是大环境,而是坚持做好自己,坚持*品质。他说:

“竞争和敌对意识会影响你的战略、思索、行动,若是你陷入跟对手较量的死结不能自拔,那么纵然你赢了,也是残局,尤其是偕行业的价钱战。”

在中国,茅台无疑是卷高端、卷价值的典型。

只管丁雄军时代,曾鼎力推动茅台回归商品属性,茅台高管也在多个场所示意,茅台不是奢侈品。

但茅台无疑是中国最乐成的高端品牌之一。

高端品牌有许多特征,能够清扫外界滋扰,坚持自己的节奏,追求稳固、康健、可连续的内生增进,无疑是其一。

已往几年,茅台在外界滋扰下,曾经走了一些弯路,并迎来一场狂风雨。

52岁的张德芹,在这场狂风雨中,扛起了茅台。

山一样的责任和经受,以及狂风雨般的社会舆论及关注,让他坦言天天战战兢兢,不想当网红。

在有人看来,这是他时运不济。但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他继习酒之后,站上更高人生舞台的契机。

对于一艘颠簸中的巨轮来讲,它可能并不需要一位动作太多的舵手,而是要捉住基本去坚持自己的节奏和准确的航向。

坚定地做好自己,而不是同流合污,这也是更多企业在当下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