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士期货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 客服电话

财经资讯

ESG讲述强制披露时代来临,上市公司准备好了吗?-外盘期货

来源:富士期货    作者:富士国际期货    

又是一年财报季。各大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已往一年财政讲述的同时,也竞相公布自己的ESG讲述。这份被称为上市公司“第二财报”的讲述,在近几年愈发引人关注。

在“双碳”政策的宏观大靠山下,ESG的“必备”属性日益凸显。有的上市公司将每年一度的ESG讲述视为张扬公司价值观、展示公司未来可延续生长计划的主要渠道,更多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并未做好迎接这个“必须品”的准备。

从外部环境来看,缺乏明晰的可被量化的评级尺度,也展现泛起在整个生态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生长期。以及,对于ESG观点自己,市场上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当海内ESG议题越来越如火如荼时,去年9月,在各方利益的交织下,美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ESG运动。

ESG事实是对企业和整个社会可延续生长的良性要求,照样不切现实徒增企业成本而且加剧企业之间分化的新叙事游戏,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谜底,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包罗当前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们。

若是将ESG讲述比作一场考试,当下海内上市公司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这场考试由何而来因何设立?它磨练了企业什么又面临了怎样的逆境?

01 “考生”逐渐增多的“考试”

ESG这个屡被提及的观点着实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划分代表着环境(E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它最早泛起于团结国全球左券组织(UNGC)在2004年公布的一份讲述中,旨在提倡企业生长重心从只关注自身短期利益转变为关注社会整体久远的可延续生长。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ESG观点在西方蓬勃国家中更为盛行,在中国生长得较为缓慢。西部证券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ESG讲述密布比例大致落在20%-30%区间内。其中,营收前100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中国为78%,低于全球80%的平均水平。对比之下,这一数据在日本、美国及一些欧洲蓬勃国家可到达95%以上。

海内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的差异与各国的政策息息相关。在美国,SEC于2010年便公布《关于天气转变相关问题的披露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问题对公司财政状态的影响。自此,美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飞快生长。欧盟则执行半强制政策,于2014年推出《非财政讲述指令》,对员工人数跨越500人的大型企业披露ESG信息。

港股市场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也结构多年。2012年港交所公布《环境、社会及管治讲述指引》首次提及在港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只是那时并不强制执行,直至2015年加入“不遵守就注释”的条文,港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数目才迎来大幅增进。现在所有在港上市公司已被强制要求披露ESG信息。现在,全球已经有26家证券生意所强制要求披露ESG信息。

对比之下,海内长时间以来对ESG信息披露并未做强制要求。明确划定上市公司需要披露ESG相关讲述的划定则要追溯至2020年上交所公布的《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今后,海内最先麋集出台相关政策及文件指引。

为海内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按下“加速键”的是“双碳”政策的出台。2020年9月,中国在团结国大会上做出如下准许: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而“双碳”政策又与ESG观点中的E(环保)理念不约而同。A股上市公司作为海内企业的标杆,也就应当天真壮丽肩负社会可延续生长的责任。

虽然现在海内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仍然遵照自愿原则,但“强制披露”的脚步声正越来越近。此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曾在博鳌亚洲论坛 “构建可延续生长的ESG”聚会上就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议题示意:“制订准则,强制披露,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宏观环境及政策驱动下,A股上市公司们也不得不加紧拥抱转变。《2022中国A股公司ESG评级剖析讲述》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2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较2021年增添351家。上市公司ESG披露率为30.86%,较2021年增添约4个百分点。这是海内上市公司ESG披露率首次突破三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央副理事长王一鸣则展望,今年将有一半的上市公司披露ESG讲述。

02 分化的“考生”

当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介入进ESG这场“考试”中,“考生”之间的分化也最先凸显。

凭证2022年统计数据,A股上市公司中,央企、地方国企以及民众企业在ESG讲述信息披露率上名列前三,划分到达63.85%、43.19%和42.18%。而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在ESG讲述信息披露率上仅为21.36%与18.75%。

A股愿意披露ESG讲述的上市企业中,从市值规模上看,也出现出一种头部效应。市值在300亿元及以上的上市企业ESG讲述披露率较高,市值在300亿元以下的上市企业ESG讲述披露率则不跨越50%,且市值越小披露率越低。值得注重的是,A股中大部门公司集中在300亿以下市值规模区间内。

可以说,ESG讲述披露,更像是一场“绩优生”用来秀肌肉的“考试”,大市值公司、央国企等则是介入这场“考试”的主力军。一方面,大市值公司对于企业形象治理有着更大的需求,也愿意在ESG投入上破费成本;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央国企也面临着起带头作用的压力。

去年5月,国资委公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事情方案》。该方案提出,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讲述,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讲述披露“全笼罩”。在政策的推动下,央国企相当于需要“强制披露”,这也就注释了央国企在ESG讲述上的高披露率。

预制菜,巨头们的新赛场

在行业漫衍上,A股上市公司的ESG讲述披露率也出现出显著的分化征象。银行与非银金融上市公司ESG讲述的披露率压倒一切,而诸多从事传统制造业如石油石化、食物饮料、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的A股上市公司ESG讲述披露率则排在末尾。

这或许是当下中国能源、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抹真实写照。银行、金融等非实体制造业在社会环保等方面具有自然优势,且盈利能力较强,有能力也有意愿举行ESG信息披露治理。传统制造业自己在能源使用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上利润单薄,自然没有自动披露ESG信息的动力。

面临上述情形,中欧国际商学院苏锡嘉教授曾揭晓过如下担忧:一定水平上,ESG是对“富人”更有利的游戏。装备先进、产物*、利润丰盛、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ESG的赢家。而在生计线上挣扎的小微企业难免会左支右绌、雪上加霜。

能源结构与低端制造必须转型升级,这又势必会打击到传统制造业的利益,这其中若干透露着矛盾与无奈。

事实上,ESG观点生长更为成熟的西方国家面临此类矛盾同样焦头烂额。去年9月,美国化石燃料珍爱主义兴起,多个州发生反ESG运动。一边是当下的就业与经济,另一边是未来的生计与挑战,着眼当下与未雨绸缪该若何平衡?

03 委曲的“答卷”若何修正

不外,对于已经介入ESG“考试”的考生而言,交出一份像样的“答卷”也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海内上市公司公布ESG讲述历程较短,许多企业对于若何将ESG理念运用于企业一样平常谋划中知之甚少,公布的ESG讲述也就像应付交差的作业。

例如,有些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中存在“漂绿”行为,只报喜不报忧,或者卖弄和强调自身在ESG方面的运用功效。

也有许多上市公司将社会责任生长讲述与ESG讲述混为一谈,没有可量化的数据指标显示与对未来明确清晰的计划,更多的是对已往一年公司所做“善事”的总结。A股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ESG讲述中,有八成以上仍然是企业社会责任讲述。

“ESG看企业的可延续生长,相较于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有更客观的尺度。”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学院教授施懿宸曾对此示意道:“ESG主要谈可延续生长,CSR主要谈企业价值观。一方面,企业责任到底应该担负若干,很难有科学的尺度,很难量化;另一方面,CSR做的许多事情未必跟企业自己的运营放在一起,许多企业分外做的社会责任,其投资方未必买单。”

上市公司ESG讲述的评级尺度无法统一也是让不少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上感应疑心的缘故原由。

在ESG理念生长较早的西方国家中,评级机构也更为成熟,其中以摩根士丹利资源国际公司(MSCI)、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这几家外资机构最为着名。但对于内地上市企业而言,洋学中用的历程中难免有水土不平。

例如,海内上市公司在ESG观点上现在更聚焦E(Environmental),而外洋评级机构在S(Social)和G(Governance)两方面也很注重。除了环境珍爱、能源可延续性之外,外洋能源机构还尤为看重男女平权、员工多样性等更为隐性的社会责任。

不外,就算是外洋企业,对于ESG评级机构的尺度也是不满颇多,最典型的例子是马斯克。去年5月,标普500ESG指数(S&P 500 ESG Index)宣布将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剔除名单。新闻一出,特斯拉股价当日便大跌6.8%,股价创已往8个月来新低,市值更是大幅蒸发537亿美元。

马斯克对此极为恼火,在推特上大发怨言,直称:“ESG是一个圈套,是社会正义伪君子们的武器。”还将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斯拉举行对比,以显示标普500在评级上的不公。

但也有谈论指出,正是由于标普500不仅仅只注重E(Environmental),还注重S(Social)和G(Governance),才导致特斯拉跌出榜单。特斯拉美国工厂的种族歧视问题、恶劣事情条件问题、一再发生的汽车事故问题均成为拖累特斯拉的主要因素。

马斯克对ESG评级效果的“在意”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ESG评级效果已经能够对上市公司的市值治理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ESG观点在海内的进一步推广,近年来,ESG投资在海内也获得了进一步生长。

去年,海内共计刊行绿色债券515只,较上年同期增进5.75%,总规模到达8720.16亿元,同比增进43.35%。停止2022年终,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刊行规模约2.63万亿元,存量规模约1.54万亿元。海内纯ESG主题基金总规模到达134.8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市场需要一套可以细化、适合中国的ESG指标系统。”施懿宸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示意道。随着上市公司ESG讲述离“强制披露”越来越近,整个市场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若是没有搭建好,ESG信息披露将会像是扑朔迷离。